碩宇端新聞

【Meet大南方】展覽採訪報導

【Meet大南方】研華20年老將創業,碩宇端智能要幫企業突破「減碳瓶頸」?

綠色浪潮席捲全球,永續發展成為企業不可迴避的課題。面對日益嚴格的減碳目標,企業需要找到一條通往淨零的清晰路徑。

在這個關鍵時刻,擁有30多年自動化與智慧製造經驗,曾在研華的產業老將施文森(首圖左)所創立的碩宇端智能服務,就整合了數位工具與方法論,化身為節能減碳智囊團,致力於解決企業在減碳路上的痛點。

傳統模式整合不足,企業減碳之路困難重重

許多企業雖設定了減碳目標,卻常面臨知易行難的困境。碩宇端智能服務數位整合課課長林均皓(首圖右)指出,傳統模式下,企業需分別仰賴系統整合商(SI)和顧問公司,但從數據收集到制定方案的過程往往缺乏整合,導致減碳效益大打折扣。

企業在制定能源管理策略時,通常會先進行「能源審查」,盤點各區域的用電狀況,並建立「能源基線」。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人力,而系統整合商和顧問公司之間的資訊斷層更可能導致基線數據錯誤,讓後續的節能措施徒勞無功。

 
碩宇端智能所提供的產品,可以視覺化所有能源消耗的狀況  賴冠伶攝影

什麼是能源基線?這是建築物或設施在一段時間內的能源消耗量,其作為評估節能措施成效的基準,能讓企業更了解能源動向。因此,一旦基線存在錯誤的數據,就可能使所有節能改善變得毫無效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碩宇端智能服務扮演起系統整合商和顧問公司之間的橋樑角色,從能源審查階段就開始參與,協助企業建立完整能源管理體系。

「我們以前客戶最常遇到的狀況,是系統整合商幫他們蒐集資料後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他們只好去找顧問。但是顧問進來後,他不懂你的系統也根本不用你自己買的東西。」林均皓解釋,「雙方無法有效溝通,減碳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碩宇端智能可提供不同類別及區域的耗能情形。  賴冠伶攝影

「我們既不是系統整合商也不是顧問,而是雙方的橋樑。」林均皓強調,要做到節能減碳就需要有一個數位系統。因此,碩宇的解決方案是整合系統整合商提供的設備數據和顧問的專業知識,透過平台將企業各區域的能源數據視覺化,讓企業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樓層、哪個區域的耗電量最嚴重,精準找出高耗能環節,並依據ISO 50001等國際標準建立可靠的能源基線。

研華出身、30年產業經驗:不只做數據分析,更要打造淨零生態系

目前碩宇端智能服務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涵蓋金屬加工、金屬鑄造等產業,目前也與研華、西門子為合作夥伴關係,由碩宇端智能服務設計規劃智慧能源管理的解決方案。而之所以能與知名大廠建立合作關係,原因與創辦人施文森過往曾在研華的經驗有關。

創辦人兼總經理施文森在產業打滾30年,橫跨設備自動化、智慧製造等領域。過去曾在研華科技20年,負責智慧製造業務團隊,累積了豐富的產業經驗。

 
碩宇端智能可提供不同區域的耗能狀況  賴冠伶攝影

在研華期間,施文森觀察到,許多企業面臨減碳壓力卻不知道如何著手,而傳統模式下,單純依靠設備或系統,無法有效解決問題。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整合數據、方法論和管理制度的「完整解決方案」,協助他們有效地降低碳排放,而也是在2022年施文森看到了這個產業機會決定創業。而這些過往的經驗和人脈,也成為碩宇拓展業務的助力,後續也獲得西門子的青睞,雙方也因此展開合作。

除了持續深耕中小企業市場,施文森更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減碳生態圈。「在大公司你只要達成交給你的KPI就好,但自己創業會有理想,你會有想要扮演的價值,正是有這份有使命感的創業動機,才希望能夠集結資源服務不同產業。」施文森說,創業固然辛苦,但他更希望能夠串聯更多生態系夥伴,包含SI、顧問公司,共同協助企業邁向2050淨零目標。

碩宇端智能服務正走在一條充滿挑戰,卻也充滿機會的道路上。憑藉著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對創新技術的掌握,以及對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團隊期望能協助更多企業在減碳之路上走得更穩、更遠。